对《看跌岳敏君》的几点回应
《岳敏君市场报告》是梅摩艺术指数研究中心根据大量公开的拍卖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再加上金融模型和统计分析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它是我们推出的艺术家市场报告系列的第一篇。报告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顶层杂志》针对我们的报告发表了《顶层报告:看跌岳敏君》的评论文章。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以下回复。
数据缺陷不等于放弃金融模型
《顶层》认为:“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的数据量有限且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还并不适宜于用金融模型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更不适宜进行实际应用。”
我们认为,二级市场的数据相对于一级市场更加的透明,更容易获取,更容易做到数据的相对完整性。众所周知,艺术品市场的数据相对有限,而且存在假拍和拍假等诸多问题,但是因此就认为没有金融研究价值,是否有些因噎废食?现在的数据是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应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如运用金融中的坐庄模型来梳理含假拍的数据,而不是轻易地放弃。
海外藏家抛售的论据牵强
我们的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拍卖数据的统计分析,然后对市场作出判断,它与《顶层》的典型案例分析法是互补的。但是,《顶层》在报告中的图表令人费解,外国藏家一件两件的出售岳敏君的作品,在他们看来就叫做“抛售”,而且被“抛售”的作品都是岳敏君较低价位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样的买卖行为叫做“调整仓位”更为贴切。再说,2007年和2008年是岳敏君的高点,作品持有者选择逢高出货也是一种正常的买卖行为。
是否有庄家需要时间检验
《顶层》认为:“据我们了解,岳敏君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大陆,都已失去买家支撑,只剩中国台湾地区某企业家与印尼某艺术基金等仅存的两三个庄家。另外,还未公开抛售的瑞士藏家乌里·希克也有一些岳敏君作品。”
《顶层》认为二级市场公开的数据都难以相信,难以作为分析的依据,那么对于上述这段话《顶层》是否能出具令人信服的全面调研统计结果呢?调研的对象是否包括了所有的藏家和潜在的买家呢?市场上的庄家如果有,常常是“暗庄”。《顶层》何能尽知?另外,目前没有收藏岳敏君作品的藏家就真的不会在今后收藏岳敏君作品了吗?我们通过岳敏君历来的拍卖数据和市场推广模式,认为其在中外市场两条腿走路,而《顶层》通过片面调查便认为海外藏家的“抛售”和缺乏庄家使岳敏君市场的两条腿都断了,似以偏概全。
方力钧or岳敏君
方力钧和岳敏君都是“F4”的一员,都具有不错的市场号召力,但是说方力钧会将岳敏君踢出“F4”,还是不能妄下结论,而且市场也不一定非要二者取其一。月圆而亏是正常的规律,艺术品市场有一定的周期。2007年到2008年的岳敏君领衔整个当代艺术市场,风光无限,金融危机后进入调整期也是正常现象,但从2010年的拍卖情况就说方力钧已然超过岳敏君,岳敏君“已达到无人护盘的严峻地步”似为时过早。据悉,岳敏君今年6月在佩斯画廊举办的个展收获不错,不少作品被海内外藏家预订,而且明年还将有重要展览。
学术分析力求通俗
《岳敏君报告》的受众面广泛,受众除了艺术界的专业人士,主要是针对金融界投资界人士。鉴于受众群的知识结构,《岳敏君报告》的重点作品分析板块的初衷是普及艺术基础知识,了解艺术家的重点作品,并不是以专业学术分析为目的,限于报告篇幅和受众,力求通俗易懂,适应报告主题,对数据分析起到辅助作用。
艺术市场的金融研究是新课题
如果艺术品要成为金融产品,基于金融模型进行市场的研究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我们所做的研究报告就像证券公司发布的个股分析,旨在使市场参与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市场,作为投资的一种参考。艺术品市场的走势取决于买卖双方、经济环境和作品价值等内在因素,其最终的决定权在投资者手中。
对艺术品市场进行金融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将艺术品市场传统的分析方法、统计学和金融模型融会贯通,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引发了评论界的百家争鸣,但各家的视角、方法和受众都不尽相同,应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顶层》的报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其文章一味的否定数据分析和金融模型在艺术品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使得其有失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