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博物馆缘何不降私家藏品进馆陈展的门槛?
最近发生在浙北的两件文博“事件”让笔者嘘唏不已:高兴的是德清县已让第三届民间收藏展走进县博物馆;遗憾的是紧邻德清的某县,有位在环太湖颇具名声的古陶瓷爱好者,想在家乡办一个“茶文化博物馆”,但在向县文物科申报时,遭到县博物馆领导等“虚与委蛇”的再三推诿,以致于其馆久久不能“开张”,更遑论让这位藏家的收藏珍品进馆陈展一次。
国有博物馆,为何不能降低私家藏品进馆陈展的门槛?这“陋习”想来真与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排挤民营企业一般无二。
曾在一个私下场合,听闻某文化官员如此“顾虑”:国有文博机构面对民间收藏家的藏品,“想法”是很多的。文物来源是否合法?真品率有多高?展出若引起过分关注或轰动,将置国有博物馆“颜面”以何地?如此,建筑雄伟、设施齐全的国有博物馆,其宽阔展厅对私人藏家申请藏品展览,或面孔倨傲,或身段僵硬,“变相拒绝”就不难理解了。
时代在改变,眼下,文化建设热潮汹涌神州大地。文博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已时不我待。我们说,在文化建设这“同一面旗帜”下,只要能传承文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那么,无论是“公”还是“私”,是“本埠藏家”还是“外地藏家”,只要其藏品能让参观市民“饱眼福”、学知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豪感,它们都应被归为文化建设的有效力量。
正如一些收藏行家所说,除非倒卖到国外(其实到国外也一样彰显“中华文化”,当然如何计算得与失非本文所论),民间收藏之收藏、展出过程,一样是在保护传统文化,集纳民族艺术精华。很多民间收藏家,一旦其收藏或有年头,有名气,有“品牌”,其一定也会注重藏品的系列性,代表性,真品率。事实上,很多民间藏家在“真刀真枪”的藏品收集过程中千锤百炼,已炼出了火眼金睛,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战经验,未必一定输于国有文博机构人员。浙江宁波徐其明的历代名瓷,浙江绍兴马海芳的越窑青瓷,北京的邢继柱青铜佛像,更不用说大名鼎鼎的北京马未都的古陶瓷、古家具,四川樊建川的“抗战文物”……他们精彩纷呈的藏品,很多已让博物馆惊艳叹服。
面对私家“盛世藏宝”,公立的博物馆该以如何的一种姿态应对?我国8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的浙江省博物馆,示范在前。多年来该馆已开展“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活动,“瓷典:徐龙珍藏历代名瓷”、“玉蕤——浙江慈溪许氏藏皇宋修内司暨古代玉器珍品展”等次第举办,今年还支持媒体机构评出“浙江当代十大收藏家”暨“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精品”。今年也举办了民间收藏展的湖州博物馆,其馆长有如是言:“(对民间收藏)排斥、乃至对立——对我们的国有收藏保护机构而言,就意味着社会认同感的流失;迎合、乃至附势——丧失社会公信的国有收藏保护机构其结局又是可想而知。或许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
国有博物馆,正规、诚信、品牌,对市民阶层有很强的吸引力;民间私家收藏,有系列、有特色、有奇珍异品,老百姓也渴望“饱眼福”。由此,在私家收藏渴望展示、陈列、交流之时,请恢弘的各地博物馆敞开胸襟一般敞开你的陈展大厅,为民间宝贝托举一个个靓丽的陈展平台。因为一个浅显的道理明摆着:私家藏宝,同样能提高百姓的文化审美趣味,陶冶公众的精神情操,并且,如今它已被公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新的载体。
搜狐微博优秀艺术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