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收藏的高境界

2012-03-09 07:5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王国维语,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同样,对于搞收藏的人来说,其境界的高低也决定着他在收藏道路上能走多远。

  第一种境界:把收藏当成一种敛财手段。这种人收藏的目的很单一,就是为金钱财富而来,从不考虑收藏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多年前,笔者就在乡下看到一些人到处转悠,向当地村民打听有什么古旧东西可卖。这些人不是因爱好文物字画而收藏,只不过想从中弄点儿钱来花。当然,他们的层次虽低,但有了他们的搜寻,那些湮没在荒村野店、穷乡僻壤的古旧东西能够得以面世。从这点上说,他们的工作仍值得肯定,只不过他们的行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第二种境界:收藏完全出于个人爱好。这些人从内心喜欢祖先留下来的一些好东西。他们认为,凡称得上藏品的,或历史悠久,或工艺精湛,或珍稀罕见,它们必定闪耀着祖先智慧的光芒,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果偶然得到几件,当然爱不释手,藏之雅室,玩之案头,乐在其中。他们的收藏只图个精神寄托,并不寄希望于收藏给自己带来财富。这样的人,收藏的心态摆得正,因此他们从收藏中得到了不少快乐,陶冶了情操,增添了生活情趣。

  第三种境界:把收藏物品上升为收藏人生。这种人把收藏的兴趣与事业、责任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把收藏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而且他们通常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角度出发来发掘收藏的价值。有此收藏心态的人,自身素养极高,人数相对较少。这当然就是收藏的高境界了。

  笔者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忠实听众,早几年在《百家讲坛》,听收藏名家马未都讲的收藏系列节目确实受益匪浅。我听马未都的讲座,不仅仅感觉到他广博的知识,高超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力,以及他对为人处世的睿智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各类藏品无不以自身独特的风貌诉说着先人的无穷智慧,展露着中国文化迷人的魅力。

  如果收藏爱好者都能像收藏家马未都一样,在对各类藏品中不断追根溯源、探微索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积累越来越多的历史人文知识,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专家,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也是有贡献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也会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和修养,最终在收藏中顿悟人生的真谛,成为一个智者和哲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收藏的高境界,于国、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