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大师精品力作升值空间较大

2012-05-16 13:19:00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许炽光与梁桂开、谢瑞荷、谢瑞香、甘燕锦、黎燕屏、陈凤娟六位艺人一起合作的《红荔白鹅》。

 

  广绣厂专家街坊体验日,广绣大师梁桂开手把手教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和一位外国友人掌握用针的窍门。 孟祝斌/摄(资料图)

  仍在从事创作的老艺人屈指可数,专业藏家支招——

  ■收藏周刊记者 徐娜 文/图

  广绣大师和不少藏家看好广绣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方面,是广绣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广绣面临濒危;另一方面,一些广绣精品已变得非常难得,有些甚至成了绝版。因此许炽光建议藏家,要收藏最好能收藏名家的精品。

  传承困难,传统广绣精品越来越矜贵

  作为广州从事广绣间最长的老艺人,年近八旬的许炽光,本该到了安享晚年之时。但为了不让有千年历史的广绣艺术陷入频临失传状态,他在退休多年以后又重返广州绣品工艺厂,重拈绣花针,将自己的一身技艺传授给年轻的徒弟们。

  许炽光重出江湖的第一幅作品,是和其他六位艺人一起合作的《红荔白鹅》,图中荔枝颗颗饱满,白鹅也是活灵活现。但是,这幅作品,目前已经成了广州绣品工艺厂的“镇厂之宝”,绝不向外出售。“这幅作品不可能再有了。绣品厂也曾经组织人试图重绣这幅作品,试了试,绣不出原作的感觉。当年绣《红荔白鹅》的艺人,现在年纪都很大,有的人无法再进行刺绣了。”广州绣品工艺厂技术创新研发室主任张保红遗憾地说:“这幅作品,已经成了绝版。”

  事实上,要完成一幅广绣作品,从设计到刺绣完成,千针万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一年完成一幅作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导致广绣作品的数量非常少。不同于一般的工艺品,广绣通常都是一个式样做一幅就不再做了,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三幅,同类作品很少,很多广绣都是独一无二的。

  许炽光叹多年来没招到一个男弟子

  虽然许炽光一双巧手仍然能飞针走线,但已经年近八旬的他,艺术生命毕竟不能青春如初。他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花佬”(男绣工),不想世代相传的广绣手艺“终结”在他的手上,但至今,他依然未能招到一个男弟子,只有十几个女徒弟。他很遗憾地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男青年愿意学习刺绣。“以前广州有三千花佬,现在就我一个。艺人越来越少,好的作品呢?”许炽光说。

  据潘尧珊等人介绍,目前在广州,除了广州绣品工艺厂以外,专职从事传统广绣的艺人,几乎是两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如番禺区的陈少芳、黄埔区的陆柳卿,顺德的梁国兴等人。不过,与前几年相比,从事广绣的艺人规模已经有所扩大。如广绣厂有几个加工点,培养了一批广绣人才。不过,要达到许炽光这样的大师水准,依然有遥远的距离。

  纯手工广绣才有收藏价值 好作品一定是针布细针脚齐

  行家建议,选择广绣收藏品,首先要看其工艺水平,并且以大幅作品为佳,这是因为,大幅的广绣往往较高档,在设计和工艺上,都较小幅的广绣水准更高,因此升值潜力更大。其次,要看其文化价值,有纪念意义的广绣,价值要高于有实用价值的广绣。

  据介绍,早在明清时代,广绣就已经蜚声海内外,直到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传统广绣依然处于鼎盛期,当时广州有多间刺绣社,珠村就有100多人参与刺绣的工作。时隔几十年,传统广绣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其价值也被低估。广绣的未来行情,行家都普遍看好,不过,行家建议,收藏不能盲目,最好是大师的精品力作,未来上涨的空间才是无限的。

  行家建议,选择广绣收藏品,首先要看其工艺水平,并且以大幅作品为佳,这是因为,大幅的广绣往往较高档,在设计和工艺上,都较小幅的广绣水准更高,因此升值潜力更大。其次,要看其文化价值,有纪念意义的广绣,价值要高于有实用价值的广绣。

  传统广绣一般有“留水路”

  据许炽光等广绣老艺人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广绣”鱼龙混杂,买家在购入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做工精细、色彩鲜艳的广绣佳作才是值得收藏的。

  收藏绣品的第一个原则,是全手工绣品才有收藏价值。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使用机器能大量生产刺绣产品,但这些产品大多呆板无趣,很容易鉴别。

  而纯手工的刺绣作品中,也有品种之分。在湘绣、蜀绣、苏绣和粤绣这“四大名绣”中,因苏州地区刺绣产业发达,出口较多等原因,在中国市场上,苏绣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在广州地区也时常见到。因此,在市场上,有一些号称是“广绣”、但实际上不是广式刺绣的作品。

  许炽光介绍说,广绣的一大特色是“针脚齐,针步短”,每一针的长度都很短,针法更加细腻,因此与苏绣等形成了明显的差别,价值也更高。

  许炽光还提供了一个最简单的鉴别方法——看绣品上是否有“留水路”。以绣制花朵为例,传统广绣的花瓣与花瓣之间,留有不足1毫米的空隙,就是所谓的“水路”。这样一来,每个花瓣的纹路清晰可见,立体感特别强烈。“有留水路的,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广绣。苏绣等其他地方的刺绣是没有留水路的。”传统广绣着色更加鲜艳但是,没有“留水路”的,也不能简单判断为不是广绣。在很多广绣作品中,其设计原图若使用工笔的手法,就适宜于“留水路”;但是,有些设计图或者画作,使用的是意笔的表现手法,如果还强行留“水路”,则表现不出原作的意境,刺绣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实际操作时,艺人会在传统的广绣手法基础上,按照原画的艺术要求进行改良。

  例如,许炽光及其妻子谢瑞荷,为了增强荔枝的立体感,两人研究出一种新的刺绣方法,在荔枝每个突起的地方加个“钉”。这种绣法其实更简单,效果也更好。

  许炽光表示,广绣技艺“万变不离其宗”,值得收藏的广绣好作品,一定是“针布细、针脚齐”,多种针法变幻多样的作品。而潘尧珊则强调,传统广绣的构图饱和,寓意祥和,形状生动,从色彩来看,传统广绣比其他流派的刺绣着色更鲜艳,善用红绿对比,色彩甚至带些夸张味,光影色彩的搭配得当,过渡自然。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