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乐阆苑千葩通景十二屏亮相荣宝斋上海

2012-05-16 14:34:00 来源:新浪收藏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徐乐乐 《阆苑千葩通景十二屏》 设色纸本 立轴 113.7X32.6cm X12

  荣宝斋(微博)(上海)2012春拍中“当代水墨专场”将现身的徐乐乐历经两年方告完成的《阆苑千葩通景十二屏》堪称徐氏精心所制的稀作。

  与1980年代以来的文艺思潮相呼应,新时期的美术领域也经历了在形式、造型、笔墨、线条、风格等相关艺术语言上的极为多样、丰富、深入的探索、变革、改良等阶段,大致走了一条由“抑中崇西”(较极端否定传统而借鉴甚至“抄袭”西方艺术语言)、至“融汇中西”(逐渐融合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艺术语言)、再至“中体西用”(重视中国传统水墨价值,但在具体操作上仍借鉴西方的艺术理论)的道路。与此相为表里,当代水墨的发展亦大致经历了对艺术变形及表现的热衷和无限推崇、对写意传统的逐渐回归、对审美对象和审美情趣甚至社会批判传统的再认识等数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只是为了区别而大致分列的,而且,它们也并非天然地具备严格的时间次序。

  对艺术变形的水墨试验探索用力最深、时间最长、当时影响最大的大概是卢沉、周思聪伉俪,他们甚至杯当做当代水墨试验性的先驱。遗憾的是,周思聪1996年英年早逝,之后卢沉也渐渐淡漠于此。不过,由他们深入探索过的当代水墨关于意象变形、线造型、笔墨符号等的实验却被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继承下来。其中,以徐乐乐为代表的一批新生艺术家,致力于将当代水墨实验进一步推向深入,同时又在极为理智和冷静的水墨叙事中表现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而不一味以离经叛道为旨趣、以奉行极端为追求。

  徐乐乐自辛未(1991年)至壬申(1992年)历时两年、数易其稿方告完成的《阆苑千葩通景十二屏》堪称徐氏其时当代水墨实验和探索的杰出代表。此作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各种意象,如女仙、山石、花树、祥云等,无不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带有当时某种实验性水墨的造型异化、变形,与周思聪晚期的水墨实验在许多方面可称异曲同工,尽管在叙事性上似乎再凝练一些、意象的组织经营上再丰富些会更完美;不过,此作中人物的画法,已经贴上了徐乐乐独特的标签,预示了他此后在这一艺术语言形式上的成熟和独步。

  有意思的是,此作的十二屏形式似乎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起意的。由徐乐乐的自题款可知,第一屏创作于辛未初春,名“阆苑女仙图”,绘一女仙驾云来集,上下则佐以祥云、山石,颇得清丽脱俗之趣。大概是对此屏别有会心,徐乐乐又两年间接连绘制了十一屏而数易其稿、“颇费心思”,终能与首屏在表意、表情上均能“通景”,而所谓“有所得而已”云云,当是对此作已自有极高期许了。相信这件稀作也会成为此次拍卖举牌竞争之热点。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