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品拍卖:稀奇不稀奇
设计艺术品
设计产品,对于中国的拍卖市场来说是一个足够新鲜的词汇,书画艺术品的藏家并不少见,能够关注当代设计的藏家,却是寥寥无几。即使是家具、杂项类的传统工艺品,要么年代久远、要么材质贵重稀有,设计和工艺水平的优劣程度则退而居其次。这或许为设计品规模化“空降”本季的秋拍埋下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任何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需要有远见的从业者去提携的,这一季,我们看到了拍卖人为推动设计艺术的市场化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拍场的新鲜事物
设计品的收藏在西方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纽约MOMA 现代艺术博物馆自1932年成立建筑与设计部以来,时到今日,西方拥有了众多富有特色的设计艺术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引领了拍卖市场的方向,国外的设计品拍卖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佳士得[微博]、苏富比[微博]在每一个拍卖季都会专门策划装饰艺术与设计的拍卖,而且已形成固定的收藏群体和完整的收藏体系。但对于中国来说,设计品的却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被公众所认知、接受,除了它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生命力以外,都要有一个幕后“推手”去不断地给予它前进的力量。其实,上海泓盛拍卖早在2010年春拍就已经推出了当代设计专场,但当时的成交率仅为57.14%。此后,北京保利作为中国拍卖业的领军者,在2012年春拍中推出了设计专场,虽然成交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但在2012年末日前的中国秋拍市场中已经产生了“蝴蝶效应”。北京,在艺术品市场中独特的地缘优势毋庸置疑,在这个秋天,北京一地就有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微博]、北京艺融三家拍卖公司推出了设计品专场,使“设计”成为这个平淡的秋拍中最亮眼的词汇。
在今天,设计不再仅仅是满足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诉求。在工业化的背景之中,设计品拍卖的引入更是艺术设计结合商业模式的典型模式,对于行业而言这或许预示着新的产业模式的出现,对于藏家而言这也是新的投资方向,当代设计品正日益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新型投资。
对于设计行业而言,更是让大众认识当代艺术设计,认可设计作品,认同设计师的价值。
中外“混搭”,玩转概念
对于一件艺术品而言,经受住拍卖市场的“洗礼”,才是在艺术市场中立于不败的“王道”。一件设计作品的价格到底如何,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极具有参考价值,通过拍卖会对设计作品定价,也是间接在体现设计师的价值。此次秋拍,多家拍卖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设计专场拍卖,但各家拍卖公司因其市场定位的不同和经营理念的各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北京保利将包括家具、家居饰品、陶瓷器皿、玻璃装饰品及建筑草图等在内的229 件当代原创家居设计品呈现给藏家。与春拍中所推出的中国设计师拍品多采用了中国传统元素相比,此次拍卖的拍品面貌显得更加国际化,所选择的设计师也更为年轻化,不仅有国际知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萨尔瓦多·达利、扎·哈迪德等人的作品,同时还有我们已经熟悉或并不熟悉的中国设计师的身影,宋涛、吕永中、石大宇、陆坤、周捷、肖天宇等。这些中国设计师作品更加的成熟,他们也以更深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设计的认识,对传统的敬意。致力于推动艺术与设计发展的白盒子艺术馆的馆长孙永增认为,北京保利连续不断在春秋大拍中推出设计专场,将会吸引更多的收藏群体,公众了解和关注当代设计的价值,即使现在藏家的接受度并不高,但是其引起的话题性所带来的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嘉德秋拍首次推出的“灵感·艺术设计专场”,倾向于呈现具有艺术性的设计作品,更加注重“生活艺术化”的理念。此专场呈现的优秀艺术家、设计师的经典制作30余件,所涉艺术门类众多,囊括建筑装置、珠宝、漆器、服装、玻璃器、版画、雕塑等。成交额达到1199.910万元,成交率为57.58%。其中刘丹的画作《云飞岫》以惊人的138 万元成交,潘公凯的作品《翠影》以也103.5万元成交。此外,唐明修的《茶器》,以34.5万元成交。这件作品以天然漆、麻布、17 世纪青花瓷、铜、金铂为材质,巧妙地将青花瓷残片在天然大漆的辅助之下利用起来,小心翼翼地保存了古老的技艺和天然的原料。
基于国内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需求,北京艺融延续一直以来“差异化经营”的理念,走精品路线,向那些已转变或正在转变生活消费观念和正在寻求新的投资方式的人士,提供既有消费性、流通性同时又具有收藏性的拍品,私人藏品专场拍卖应运而生。“装饰与设计专场”以20 世纪上半叶装饰艺术风格的家具为主,汇集现代家具设计史上的经典家具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纪凡希家族收藏的全蟒皮包餐柜,还有一系列来自法国著名艺术家米歇勒·阿雅尔设计的鳄鱼皮椅,鸵鸟皮凳,斑马皮凳及黑水牛皮榻等。在这次拍卖中,装饰艺术风格的古董家具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牛皮榻终以30 万元落槌,高迪作品Casa Calvet 花朵三人椅和单椅以24.15 万元成交。
结果,到底重要不重要
纵观三场拍卖,与其他专场相比拍卖结果显得有些“惨淡”,家居用品成为“神圣”的拍卖品,对于习惯于在大型商场、家居用品超市内消费的大众来说通过拍卖形式购买一把座椅、一套茶具、一件家具,的确十分新鲜,但是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中产阶层来说,个性化、艺术化的限量设计品,确实是他们能够消费的起的,他们应该成为设计专场拍卖的主要参与群体。
如何准确把握藏家的口味、拍品的艺术性稀缺性定位以及所选择设计师水平的高低是一场成功的设计拍卖所必须拥有的三个要素。杭春晖认为,设计专场的出现说明市场在不断寻找新的兴奋点,但这里所谓的设计品应该是一个没被量化生产的设计带有奢侈品的含义。它刚刚发生,迎合了一部分市场需求。它激活了另外一个市场,激活了一种消费行为。颜开则认为,艺术品拍卖引入设计专场只是一场大型拍卖会的一个小点缀,设计作品不可能如同艺术品一样进入拍卖机制,形成完整的二级市场,这是由设计的本质所决定的。不管怎样,设计专场的引入,虽然并没有出现令人“惊艳”的成交纪录,
但对于国内并不成熟的艺术设计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认为,国内的艺术设计结合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价格不成熟、品质不成熟,渠道不成熟。能将材料、工艺、功能、艺术创意完美结合起来的人不多。相信在设计专场的引领之下以及更多与设计相关的展览的展开,会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探索、实践中国艺术设计的创新之路以及如何在未来把概念化的灵感变成现实。
我们相信,一件富有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设计品是设计师艺术灵感、个人魅力和学术贡献的聚集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同样存在于设计领域,这不仅仅是对于作品而言,也包括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