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山东著名军旅书法家董福成印象

2019-12-26 09:0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董福成身上有一股气象,一分儒雅,一种豪放,他的书法布局,严肃沉稳中透露出一份灵动和思考。董福成书法的特点是轻松随意而不造作,那天成的自然在纸面上汩汩地流淌,有些字的章法布局独具匠心而又不露痕迹,巧妙地穿插和变化更显出他的智慧以及对书法的高度领悟和理解。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到学古人的连篇气势,简约援括,随意自然的影子。他的作品向传统和现代的两极探索,传统方面他力求在章法上舒朗静谧,笔画上厚实苍茫。现代方面则表现在他对线条和块面对话的理解上。他以冷静、自信、从容不迫的理性把握创作。他追求豪放书法,在豪放中注重整体气势的开张,并在一些小局部巧妙点染,使得雄放中有拙味、趣味。

  董福成是菏泽曹县人,他从书画之乡走来,他从军营走来,走进书法之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务之余,他几乎把全部时间用到练习书法上。董福成钟情翰墨,对书法艺术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虔诚,所以他才能五十年如一日的临池不辍,孜孜以求。行学之余,他倾力搜寻书法名帖,遍访大家先贤。举积年之功,点画布局,悉加临仿,于二王、米芾、孙过庭及文徵明颇有心得,渐入书之三味。后又溯谷而上,直追秦汉,醉心于《张迁》之严谨茂密,《西狭》之雄强神变,举凡简帛残纸,甲骨瓦当,广泛涉猎,一寓于学。他以超强的毅力和敏锐的感悟力,晨暮苦练,超越自我,凭实力、勤奋和悟性,叩开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之门。董福成不慕时流,不尚投机,穷微测妙,探赜钩沉,积学储宝,厚积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原济南军区机关某部任副部长一职。在领导岗位多年,大校军衔。他幼年随曾祖父学书,专心致志,积习渐糜,遂生酷爱。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隶书《毛主席词(沁园春.雪)》获全国最佳奖。2001年济南军区为其举办了个人书画展,《求是》杂志专版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当代杰出共产党人》、《中国世纪专家辞典》等十多部典籍刊载了他的书法成果。有近百幅作品被日本、韩国、台湾书画院及省级图书馆收藏,著有《毛主席诗词三十六首隶书字帖》。董福成的书法创作走的是“积劫方成菩萨”之路,实属难能可贵。观其书风,行草书淳雅清爽,潇洒流利,于一派率然天真中透出田园牧歌之宁静。纵偶有俏皮,亦不伤雅正矣。赏董福成的墨迹,实乃一大享受。观其结字,短画放粗,不拘偏正,侧意取拙。结体平正中转折变化,错让自如。或密或疏,跌宕豪放,险绝生畏,鬼泣神让,不失东坡书风。章法之间,运笔纵横,锋变无穷,点画跳跃,秾纤万变,巧放拙敛,拗挫不拘。顿走蓄势,矫侧遒炼。神彩淋漓,倜傥风流直逼“米颠”。苕溪帖,蜀素帖,虹县诗,多景楼等他下的气力最大,可达到背临和乱真的程度。且夫非常之人,必能行非常之事。可谓形神兼备,妙想迁得。董福成博览群书,头脑清醒,法为我用,不为法缚。人禀七情,应物斯感,莫非自然也。有书无以见其形,有画不能见其言,存形莫善于画,载言莫善于书,飞鸿獣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征远意近,比况巧奇。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乃为书宗耳。正因他悟通了这些道理,才会创作出书法之上品。

  面对鲜花、掌声、荣誉和赞扬,他依然谦虚低调,平静如水。多年来只要是熟人或是朋友求字,他总是尽全力满足。并坚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积极捐款、捐物、捐字。被人们誉为是“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家里各种奖杯,证书数不胜数,足以证明其字如其人,心胸开阔,乐善好施。所以无论到什么地方,他的作品不仅获奖,还被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朋友视为珍品收藏。

  董福成的书法作品中,张力十足,每个字符都仿佛若有生动的活物,运动着下一个字的静止,静止着其他字符的运动,如自然中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一般,他的书法同样没有相同格调的字迹,即使相同一字,依情景之所生,依性情之起伏,依字里行间之所需,依篇幅情感之所用,融入意境,而抛绝世俗。

  艺术追求心灵的自在,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净化。在肤浅、躁动、刺激等种种气息四溢的环境中,董福成“因心造境”,为欣赏者搭建了充满自信的精神家园。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以此语论董福成之为人从艺,亦不为过矣。(刘强 12月9日于中国孔子大厦)

责任编辑: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