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艺术赋能乡村

    在秋日的暖阳下,一年一度的铜陵田原艺术季以一场稻田宴的特殊形式拉开帷幕。饭桌设在稻田里,游客和村民围坐一桌,身旁就是金灿灿的谷堆,稻子现场收割、脱粒成米,蒸熟后立马上桌,河鲜应有尽有,就连蔬菜都是村民自家种的。

    中国文化报 | 2019-11-20 13:29
  •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近日,“长江文明物语——长江文明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在江苏省张家港博物馆开展。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孕育了华夏5000年文明史,一头挑起远古神话中的“昆仑墟”,一头连接融通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光明日报 | 2019-11-18 09:51
  • 自然气象 别有韵致——汪洋先生山水画点评

    汪洋先生是行武出身,曾经荣获全国散打冠军。近十年来,潜心山水画创作,钟情张大千、吴冠中画意。他为人低调谦和,说话不紧不慢,是个十足的文人派。他创办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人民网 | 2019-11-18 09:50
  • 百年冠中不负丹青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思想浓缩了中国文化艺术“变革”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不仅在现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

    光明日报 | 2019-11-18 09:47
  • 在“共同空间”看流动的文明

    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则是流动的史诗。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6月22日,经过8年筹备,中国大运河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文化报 | 2019-11-14 16:55
  •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命题

    文化和旅游部投入经费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深入生活的条件,让他们对艺术创作的主题化和历史化进行探索,又组织专家兢兢业业地辅导,这是最好不过的学习机会。从成果来看,我认为是不错的,当然要从高原一下子出现高峰并不实际,还需要经过历史考验。

    中国文化报 | 2019-11-11 10:34
  • 文物认养,得把文保放在第一位

    文物也可以被“认养”,是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渠道的创新之举,但也要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

    中国新闻网 | 2019-11-06 16:46
  • 秋风又起时:探金庸书院侧记

    逢金庸逝世一周年,11月1日至3日,永远的人文与家国情怀——纪念金庸先生学术研讨会在金庸家乡浙江海宁举行。活动期间,记者随专家学者一起走进金庸书院,探寻大侠生前身后名。

    中国新闻网 | 2019-11-04 13:50
  • 做农民看得懂的艺术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世界都在面对和尝试解决的难题。将当代艺术元素植入到乡村,并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用艺术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之一。

    中国文化报 | 2019-11-04 13:35
  • 从“关山万里”展看写生与创作

    关山月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革故创新,践行“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深入生活,重视写生,足迹遍布塞北江南、大漠海疆,创作出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中国文化报 | 2019-11-04 13:29
  • 丰子恺“金石书画同源”观

    丰子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在美育启蒙层面的贡献不仅有艺术审美知识介绍,还有基于中国艺术经验的艺术观、育人观铸造。

    鲁网 | 2019-10-31 17:07
  • 专家:传统书法传播要借助电子化

    科技时代,执笔而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汉字书写,面临着新时代的全新挑战。信息时代,书法何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27日在“第二届方正全民手写大赛”上表示,信息时代,书法传播要借助电子化的传播作用,也要注重信息传达与艺术书写以及字库与书法。

    中国新闻网 | 2019-10-28 14:29
  • 艺术“入村”文传四方 古道新势力文旅IP奇遇记

    “咯吱咯吱”,随着半掩的木门被推开,淡淡的花香糅合着咖啡的清香迎风吹来,院子里几张小桌,一些游客正喝着咖啡惬意地交谈,院内院外,一批批游客时不时进进出出,让本不宽敞的小院显得有些拥挤。这是珠海会同古村里的一家名为“老屋咖啡”里的一个普通的午后:西厢房里,坐满了喝着咖啡闲聊的客人;东厢房里,几名穿着古装的大学生正拍摄短剧……

    广州日报 | 2019-09-26 16:53
  • 王旭东:从故宫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 丰富今天的生活

    即将600周年的故宫不仅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在社会掀起一股“文创热”,还将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深入推动“数字故宫”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挖掘文物价值,用更加契合时代的创意传播方式,使传统文化走出去。

    环球网 | 2019-09-20 16:31
  • 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新华网 | 2019-08-20 11:19
  • 新中国70年考古学回顾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伟大祖国由弱变强,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考古学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诞生不到100年的年轻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70年,也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70年。

    光明日报 | 2019-08-20 10:39
  • 让文明成为“清凉一夏”的底色

    今年暑假,各地博物馆又迎来了客流高峰。在部分名气较大的博物馆,日进馆人数甚至连续多天逼近或超过客容量红线。民众愿意走进博物馆,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好事,但把这件好事真正办好,并不容易。

    中国文化报 | 2019-08-20 10:38
  • 报告:中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15日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下称报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交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整体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

    中国新闻网 | 2019-08-19 10:45
  • 智慧书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近日,在重庆市渝北区康庄美地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在书法教室中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智慧书法课程。大家端坐在书桌前,兴致勃勃地盯着桌面电子屏幕上放映的书法教学视频,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认真细致听课的同时小手时不时在屏幕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不一会儿,一个个严谨工整的颜体字就呈现在面前。

    中国文化报 | 2019-08-19 10:35
  • 博物馆不是游乐场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游客留言簿上的一段留言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在留言本上投诉博物馆工作人员“管的好多”“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跳”“不是让孩子解放天性吗,碰恐龙又怎么了”。

    人民网 | 2019-08-13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