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玉器荟萃澳门

2012-12-22 10:1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青玉坐佛

青玉乾隆题诗碗

“太上皇帝之宝”玺

  港澳的展演消息真令人心生羡慕!内地各省市一流的藏品、节目都会到港澳亮相,一年四季精彩荟萃、目难暇接。时逢岁末,“君子比德——故宫[微博]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134件国宝级玉器向观众传递着玉精神、玉文化,呈现出中华文明的巧思与匠心。一位台湾玉器收藏家专程赴澳门看展后告诉记者:“太精彩了!世界顶级的拍卖会都看不到这么好的东西。”问她玉器对现代人的意义,她答:“令我们生活有美,内心充实。”

  唯一的“太上皇”大印

  展览分“受命于天”、“法相梵音”、“清室雅伴”、“几暇清赏”、“玉不去身”和“含英咀华”六大主题,展示礼制、宗教、陈设、文房、服饰及日常用玉,让观众有机会学习和欣赏玉料材质、琢玉工艺、造型、纹饰、玉文化内涵。流连于玉器展品中,观众可以感受皇家宫廷气度,也可以体会“君子比德于玉”的儒家精神,还可以思考制玉的匠心,揣摩彼时的审美与艺术理解。

  这次展览的看点很多,比如“青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玺”,是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乾隆退位后所刻,也是乾隆退位后仍掌权的见证,历史价值和艺术造诣双居高峰。“青玉坐佛”法相柔和安详,服饰华美,衣纹线条流畅,是举世难得的玉雕精品。“青玉透雕梅花纹瓶”集凸雕、透雕技法于一炉,清丽雅致,体现清朝玉的高超工艺。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专程赴澳门参加开幕式,据他介绍,故宫现藏逾180万件文物,玉器占3万余件,最具特色的要数明清皇家玉器,其中清代玉器近1.9万件,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雕琢之精、材质之美,是任何一家博物馆所不及的。清代玉器尤其乾隆朝玉器,堪称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史上的高峰。

  玉有十一德

  现在,玉器不再是皇家之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玉器进入百姓之家。近几年,玉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成为时尚,不仅出现在如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盛会上,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现代人的佩玉种类繁多,翠玉、白玉、古玉、新玉均有,或显耀富贵,或表明品位,或求辟邪保身。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星认为,现代人佩玉的时尚可上溯至远古,《礼记·聘义》谓“君子比德于玉。”《礼记·玉藻》又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聘义》叙玉德最详:“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若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孔子阐述过玉的十一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修养,达至“比德于玉”的境界。现代人如果在爱玉佩玉的同时,能体会玉的纯洁、蕴藉,对自身修养和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大有益处。

  乾隆工

  为了引导观众从欣赏玉到进入玉文化,展览特邀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主讲4场专题讲座,出席3场者,还能获得玉文化研习证书。4场讲座分别是:乾隆帝与清代玉器、中国古代治玉工艺概论、古代治玉技术在古玉鉴定中的应用、故宫旧藏乾隆仿古玉器。

  中国玉器雕刻工艺源远流长,至清乾隆时期达到高峰,因此玉器行有“乾隆工”之称,指那时玉雕的绝世之作。分析“乾隆工”的产生,是因为当时新疆、云南的一些地区纳入版图,玉料数量充足,再加上乾隆皇帝喜爱玉雕,良工巧匠们莫不全力以赴,精品迭出,形成“乾隆工”的制玉盛世。“乾隆工”作品一是精细,玉器上所有线条一脉贯穿;二是多层,顺着玉料肌理向内雕刻,每层都纹饰清晰,整体繁而不乱;三是薄巧,“乾隆工”玉器达到薄如纸的境界,工匠随形制器、视色雕刻,创作了不少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每个进入展厅的观众,都会感受玉之美,知道“乾隆工”,就算到此为止,也不枉办展人的一番苦心了。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