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向海 画作二
荆向海,号子川,堂号天润阁,1953年生,山东桓台人,1975年师从省内著名书法家张立朝先生。198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大专班,深得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亲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历代书法理论。书法由颜柳入秦汉刻石,从魏晋南北朝碑志中汲取营养,其书风简朴、豪放、机变、富有情趣。自1981年以来先后在全国和国际书法大赛中获大奖30余次。其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三、六届书法大展”、“首届国际青年书展”、“全国五、六届中青年书法展”、“第二届全国正书展”、“首届当代名家书法精品展”等。作品及传略被收入20多部辞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邮票博物馆馆长、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文联委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
一个永不满足,永远追求进步的书法家;一个被称为"庄稼地里走出来的书法家";一个视书法艺术为生命的书法家;一个自然平和、达观随意的书法家。他就是山东省著名书法家荆向海先生。
走进荆向海那简约而墨香四溢的创作室,我立刻被其浓厚的艺术气氛所感染,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无怪心宽体胖的他会有平和、豁达的自然心态了。
荆向海自幼就爱好书法,初中语文课上有专门的书法写作,每次他写的字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个时候写字,就是图好看,图受到老师的表扬,还真没有想到将来会搞这一块"。就因为字写得好,每逢过年家里乡亲的春联都是他写,一是为了省钱,二也是为了帮助邻里。
1973年,他考上了山东省邮电学校,因为不是书法专业,所以只能业余练习书法。毕业后,还是因为字写得好,他留校负责宣传,这期间,他拜山东省著名书法家张立朝先生为师,从颜体入手,开始专门的研习书法,这一学就是十几年。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荆向海说:"过去写字只是图好玩,好看,但不靠体,自从跟随张先生开始学习书法,才算是真正开始走上书法道路。"到了1982年,他就在全国文汇书法大奖赛上获得了三等奖,这对他的书法创作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1985年,荆先生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大专班,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开始了正规的书法理论的学习。在这个大专班,集中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书法家前来进修,很多名家也都来讲过课,这对荆向海的书法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他说:"跟随张立朝先生学习了一些书法的基本技巧,比如如何临帖,模仿古人。而跟随欧阳中石先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书法理论和做人的道理。"
书品和人品是相通的,书法创作没有尽头,与个人素养、文化功底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人学习书法,过于急功近利,刚学就想搞出自己的风格来,不屑于临帖,认为学习古人是退步,其实学古人学到一定程度,个人风格自然就形成了,千万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荆向海平实幽默的话语中渗透着深刻的道理。
在担任山东省邮票博物馆馆长期间,荆向海参加了许多全国性书法大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当问到所有参赛作品中,有没有什么得意之作时,他说:"我感到没有什么得意之作,今天的参赛作品,明天再看,就感觉不满意了,在书法上永远都不要满足,现在几天不写字,就感觉不舒服。"
在谈到制约自己书法创作的瓶颈时,他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不够,自己只能称的上是个书匠,还不能称为书家,今后要在文化上丰富自己,多看些书,少搞些活动,真正对得起书家的称号。他说:"要像海绵一样看见好的东西就吸收进来,有些事要顺其自然,不要定格太高,评价是后人的事,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除了书法,近年来,荆向海也搞一些国画创作,尤其是担任了当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之后,他开始考虑把中国画与书法创作融合,用书法的线条笔墨去作画,将作画时的心境和灵感结合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使自己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完美,永无止境。
书品亦如人品,朴实无华,顺其自然,正是他的独到之处,正如他自己说的:"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唐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