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画展前言

2024-05-14 17:31:3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张清,山东济南人,199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助教进修班.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访问学者.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近百年来,现代中国画的演进主要呈现中西融合与兴废继绝的两条路径。前者重视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形式语言体系来改良、革新中国画,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后者则注重如何承续宋元画学正脉与笔墨传统,以齐白石、于非闇为代表。山水画家张清接受了徐悲鸿“融通中西”与林风眠“调和中西”的艺术观,可以说,“中体西用”是解读其山水世界的主要视角,具体展现为三条学术脉络:

  其一,从岭南画派艺术汲取学术力量。多年来,张清潜心学习中外绘画史,认为“岭南画派充满艺术革新的时代感、创造性和折衷东西的包容性,……不仅在色彩、构图上体现出画面内容的变革、奋进与创新,而且凸显出时代与思想的融合,其成就不止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更为特殊时期国家的凝聚做出贡献。”继而,她从 “二高一陈”的风格渊源追溯至近代的日本绘画,并从横山大观、菱田春草和竹内栖凤为代表的“新日本画运动”中受益良多。尤其,张清重点学习了“日本近代绘画之父”横山大观的“朦胧体”风格。一方面,在东方“没骨”传统设色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丰富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另一方面,通过轻色铺陈,弱化线描轮廓,追求空气与光线的氛围营造。如此,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画的意象之美,又赋予形色语言的现代审美属性。

  其二,以现代设计思维演绎传统图式。张清早期经过严格的装饰绘画和艺术设计训练,以西方设计视角切入传统山水画创作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2012年,张清作为访问学者,师从中央美院山水画家姚鸣京教授。面对传统山水画母题开始系统地训练与创作。她从画面立意、时空布局和观照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与解构,山川、云水、林木、溪涧、路桥等作为纯粹的视觉形式元素,经由现代构成理念的组织与演绎,重构而成既有别于传统文人笔墨,又不同于当代实验水墨的山水画风。2019年,张清追随岳海波教授学习材料绘画,进一步深刻领悟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并在形式语言媒介的综合运用方面渐入佳境。

  其三,将当代“镜像”艺术移入山水世界。近年来,张清的山水画创作通过画面切分、色彩叠映与空间交织的手法,尝试将当代“镜像”艺术移入传统山水图式中,形成时空交错般亦幻亦真的感知之美。山水画面既非现实风景,也非传统图式,而是画家自我镜像与观者认知镜像之间的交流互动。历史与当下,现实与虚拟、整合与碎片、观看与诉说,视觉上的交错映射出无限延展的想象空间,画面的叙事与解读因此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表达维度,体现了张清对传统绘画的思考,即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创作者叙事与观赏者解读的二元对立关系上,而应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映射、交流与不断转化中的和谐。

  不难发现,张清的山水画创作极具探索精神和前瞻视野,本次展出的33幅山水画创作精品,非常直观地再现了画家的心路历程与艺术世界。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