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画家的“玫瑰人生”

2019-10-15 14:03: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当东方道家哲学思想与西方文学经典的玫瑰意象“相遇”,将激发怎样的艺术灵感?台湾画家黄腾辉的作品或许能给出答案。近日,记者来到黄腾辉位于台中的画室,听他讲述别具一格的“玫瑰人生”。

  黄腾辉以画玫瑰而成名。他的作品曾在岛内多家大型美术馆及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曾“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保利拍出高价,也曾成为VISA、万事达、JCB信用卡的封面。

  “玫瑰一直是我的创作主题,但人生第一次与它‘相遇’却已20岁。”黄腾辉说,那是一个夏日午后,刚从花莲乡下考进东海大学的青年,在图书馆偶得一本《小王子》,“我一口气读完,立刻被炽烈天真的感性世界所深深吸引”。

 

  书里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从此成为黄腾辉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精神符号。这个贸易专业的年轻人决定重拾少年时代涂涂画画的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到建筑系学习素描和设计,也开始帮学校社团画海报赚点生活费,走上艺术启蒙之路。

  “与很多画家不同,我没有一毕业就从事创作。”黄腾辉笑着说。他在房地产行业兜兜转转数年,赶上“台湾钱淹脚目”的好光景攒下“第一桶金”,然后以“既可生活又可画画”的原则转而创业英式下午茶店,很快开出几十家分店。有了较为充裕的经济条件后,年过而立的黄腾辉投入“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创作”。

  “我的绘画历程没有特别辛苦的地方,就是喜欢画,乐此不疲地画,画画让我感到幸福快乐。”黄腾辉说,起先每周抽出一天时间专门用来画画,被媒体戏称为“1/7画家”,后来慢慢变成了“1/3画家”“2/3画家”。

  下午茶店需要大量鲜切花插瓶,黄腾辉又跑到南投埔里,找了块地搞起玫瑰种植。4000多平方米的花田种满了红白两色玫瑰。“好的观赏玫瑰,花冠漂亮、花瓣厚实、层次分明。玫瑰极其娇贵,为保证质量,必须在清晨带着露珠采摘,否则很快凋萎。”黄腾辉说,有了八年多花匠经历,更能体会《小王子》所揭示的爱与付出的真谛。

  这份领悟也体现在画作里。黄腾辉笔下的玫瑰,浓烈盛放又宁静自矜,仿佛每一朵都自有一颗独自安放希望与梦想的星球。

  独特的艺术风格让黄腾辉赢得了地位和名气,画展、拍卖、商业合作接踵而来。黄腾辉却觉得,太过熟稔的技法让自己逐渐失去了好奇心与热情。犹如玫瑰生长于荆棘,艺术家需要清醒的思考,

  2012年,已是知天命的年龄,黄腾辉决定远赴北京,来到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评论家肖鹰研习美学。“经过与良师益友的探讨,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期间,道家著作、古代文人画以充满想象力和禅意的表现手法,启发我投入更为自由与灵活的创作。”他说。

  黄腾辉还在画玫瑰,却将玫瑰置入更为空旷的语境。一朵朵具象的鲜花不见了,星空、山林、海岸、云雾乃至四季跃然纸上;细细品读,依然能看到那朵玫瑰,遗世独立于万物喧嚣间。

  “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我有一条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探索人在宇宙中的孤独感和生命存在之美。”黄腾辉说,星星是孤独的,小王子是孤独的,沙漠里的蛇是孤独的,那朵玫瑰也是孤独的。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道法自然方能求得解脱超越,“这是道家的美学境界,也是我作品中的美学体验”。

  如今,黄腾辉将下午茶店交给儿子打理,成为所有时间精力用来创作的“百分百画家”。他说,艺术是痴迷者的事业,人一旦对艺术迷狂,必将终身相许。尽管走过巷陌纵横的人生路,但最终最纯粹的那一条,在瞥见玫瑰的夏日午后就已选定。(记者赵博、彭培根)

责任编辑:张益嘉
新闻关键词:台湾画家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