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合一 膜拜山川”张兆江晋中北采风之行感悟

2020-10-26 15: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张兆江

  在疫情肆虐之后,全国基本稳定之时,背起画夹向着一直向往的地方——三晋大地出发了。 

  根据时间,我准备以晋中北为目标,从娘子关入晋,北至北岳恒山、云冈石窟,然后南折延吕梁山一线至晋中,而后向西过忻州穿东太行大峡谷回济。 

  踏着被历史磨光的山石路前行,随着蜿蜒的山路西行,忽一险关迎面而来,正是神往已久的娘子关,右侧一巨石,上刻“娘子关三字,抬头看关口城楼上悬有“天下第九关巨匾,站在高耸的烽火台之上,抚摸着明时的墙砖,望着巍峨的太行山,俯视着山脚下滔滔河水,眼前徐徐展开了一幅军民浴血抗战的画面,死尸遍野、血流成河,山石树木城墙在战火中染成铁红,远方的天空露出一抹湛蓝,那是胜利的希望。 

  由娘子关北行约400余里,进入雁门山,北方的悲凉秋意油然而生,自春秋李牧到宋辽时期的杨家将再到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时时演绎着保家卫国的光辉赞歌,日中的雁门关清冷逼人,是保家的烈士凛凛军威吗!断瓦残垣诠释抗战的轰轰惨烈吗!已经不见城砖的长城,巍峨险峻的山脉构成我胸中“九塞之尊雁门关”的画面。 

  又东北行300余里,到了北岳恒山,夕阳之下的恒山被镶嵌了一道金边,显得伟岸而又辉煌,北宋画家郭熙曾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飞,嵩山如卧”,我一直不解为何“恒山如行”,到了恒山脚下,我才恍然大悟,恒山的北坡陡峭高耸,且面对广阔的平原,而南侧则接延绵不绝的吕梁山北段,像极了一个身披长袍行走于大地之上的巨人,而身后连绵不绝的山势正是他随风飘起的衣摆,在夕阳中正逐日而去!于是奋笔而写,险峻的山势、闪着金光的岩石、变幻飞舞云朵,一一在纸上显现。 

  恒山之后,又瞻仰了大同云冈石窟,过朔州、游芦芽、穿梭于吕梁山中,一高峰迎面而来,查看地图原来是北武当,此前并未听说吕梁山中有此佳境,主峰高耸入云,山势连绵、层峦叠嶂,近中远层次清晰,天然一幅绝佳水墨。赶紧就地铺纸挥毫,无需思考,对山写景,一挥而就,画好之后欲起身观看,却发现因长时间蹲坐,腿已酸麻站不起来了,只好跪在地上恢复休息,这也是我对山川的膜拜! 

  吕梁之东长治,是我这次的最后一站,长治境内赫赫有名的东太行大峡谷,既是我这次采风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初入峡谷我便被这移步换景的山、水、石、崖惊呆了,遗憾的是路途狭窄且几乎没有观景台等临时停车处所,否则我不知道何时能走出这山水画家梦寐以求的山水画廊!来到东太行的第一个景区——黑龙潭,进入谷中有一处叫“紫团洞”的景点,垂直的崖体之上是丰茂的丛林,之下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这是所有山水画家都不能拒绝的画面,线条从我的笔端变幻着,钩皴同步,点染齐行,无所谓谁的技法,无所谓谁的风格,能表达我的感受,能表述山川的风骨,皆可为我所用。需要感谢的是先贤留我的宝藏,我都一一承纳了。 

  红豆谷的感觉就清新了许多,正直空中飘落了丝丝秋雨,有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味道,找了一个能简单避雨地方开始描摹这空灵的世界,我在纸上倾吐着水墨,细雨也来凑趣,在画面上洒落滴滴轻痕,让这幅《太行秋雨图》又多了一种水晕的朦胧美! 

  青龙峡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嶂石岩地貌的景区,溪水经年累月的冲刷着岩石,形成了一条溪水轰鸣的峡谷——青龙峡,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叫青龙峡,因为峡谷两侧的崖石是暗红色的。雨还一直在下,似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在选景的旁边正好有一处探出的崖石正好能帮我遮雨,刚开始笔墨还有些拘谨,溪水中乱石低浅的瀑布,而后越来越奔放,越来越挥洒自如,直至随手染出两座远山,一吐胸中块垒,象一曲《高山流水》,有沉静、有激越、有高昂,有最强余音,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地吗?! 

  站在东太行大峡谷的东出口回顾,晋中北一行,对我来讲是一次心的洗礼和凝练,是心手合一的一次升华,是对山川一次深深的感悟! 

  由娘子关入晋,至太行大峡谷岀晋,由我为山川写到山川由我写,由对山川的描摹到我心手齐飞扬! 

  感谢三晋大地,感谢吕梁太行! 

 张兆江  

  张兆江,逸心斋主人,祖籍山东省枣庄市,现居济南。自幼喜爱绘画尤好山水,师承枣庄著名画家高龙章先生,并受著名画家曾宪国、时振华等悉心指导。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装潢专业。山东省美协会员,山东省青年美协理事,济南中山画院理事,济南市青年美协理事。 

张兆江作品赏析

责任编辑: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