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伴我过大年 | 佐以“图文”之“料”,走进精神家园

2021-04-06 11:3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6日讯 2021“好书伴我过大年”读书征文汇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活动除省内读者来稿,还收到众多来自江苏、江西、新疆、陕西、黑龙江等省份读者的投稿,让广大读者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新年中,感受春节“文化符号”

  经过征文活动评审会的激烈讨论,共评选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20件、优秀奖若干。即日起,将连续推出获奖作品展播,与读者朋友分享,敬请关注。

2021 ·好书伴我过大年

三等奖作品

佐以“图文”之“料”走进精神家园——从另一种角度品读《济南的味道》

山东·黄寅

  正如《济南的味道》一书的序中所言:“一个人在济南生活了三四十年,就应该算是一个老济南了,生活了二十几年,时间也不短了,这样的人对自己的城市必有深入的认知”。

  也正是这一句话,成为了促使我饶有兴趣地将该书品读完毕的重要动力。因为如前述条件,我也算是“老济南”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诚然,对于她的认知及文化素养的积淀,我还不够“树大根深”。但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只要是怀着一颗纯正的、热爱的心,我认为,任何形式都应该值得去尊重。

  此书虽名为《济南的味道》,但实际上是一部描写“历下风情”的散文集,读完全书五十四篇美文:有从情感的角度直抒胸臆的;也有从研究者的角度旁征博引、滴水不漏;抑或是从意境的角度,使人由灵魂深处产生“云雾润蒸”之感......而对应的五十四位作者当中,多数并非土生土长的济南人。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也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这些曾经的“异乡客”笔下的济南,为什么这么美?而我这“土著”却缘何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出这种感受呢?读过书中王景科先生的《千年历下梦》,杨曙明先生的《山水历下情》和周长风先生的《黑虎泉记》这几篇美文之后,突然令我豁然开朗:仅仅从文字的角度来感受这种美,未免有些片面之感,但如果配合我这十余年积累下的关于济南的各种图册、文献资料、个人日记等一起品读,那感觉又会是怎样的呢?不妨一试。

  正如该书所录红孩(原名陈宝红)先生的《想留住让我留住的城市》一文中说的那样:“我对济南的记忆,大概从上中学时学的地理课......后来,我迷上了文学,偶然在一本现代作家散文精选的书中,看到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当时就想,济南的景色真美,何时能亲眼目睹啊!”是的,从人文角度而言,对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是从地理角度了解其方位,然后再从相关的文学作品中去感悟它的美,这也符合人对陌生事物的认知顺序。摊开一张印刷于1978年的《济南市区交通图》,观看其正中位置,历下老城区轮廓那小巧玲珑的造型尽收眼底。不禁感叹:哇,老济南城只有这么小!很好奇在如此方寸之地生活的先人,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但当我看到护城河如玉带环绕四周,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泉群如宝石一样点缀其间,再加上那如棋盘般布局的街巷全景时,给我的感受是:历下老城区,正如小家碧玉一般,低调奢华且有内涵。如此富有灵性的地方,住在这里的先人们一定是安逸且有福气的。

  走向马力先生《山水历下》一文中的千佛山:“峰岭无言,能为师。那么多人朝山里来,不近佛谛的,只消瞅一眼石窟幽隐处菩萨温婉的眉眼,心就静了;谙达世情的,顿悟到时间的阋争、厮斗殊无意义......”这与兴国禅寺门前的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可以说是相映成趣。千佛山海拔不足三百米,在世俗当中只不过是一座小山而已,但前述这般,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使千佛山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很多时候,我都需要以仰视的目光,从不同角度体验千佛山的山里山外,正如十五年前,我蹬着一辆自行车,由西向东攀爬千佛山南路的大坡。济南人都知道,那一段路坡超长、超陡,爬到半截便身体乏力,稍事休息继续登顶,站在英雄关口回望,城市皆在脚下,极有居高临下的飘然之感。但转回头来再一看,高耸入云的千佛山和佛慧山分列两侧,中间前行的砂石路两边松柏密布,令人顿有阴森之感。但车入其间,仿佛身处一浅盆环抱,听松涛之声在耳边回荡,它在告诉我:这里很安全,尽管放心往前走。如今这里早已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大旅游路之一部分,全没了当年的静谧。但那段经历,也让我以一个青涩少年的年龄理解了:没有前面脚踏实地的奋斗,哪有后来内心永恒的释然?也正如马力先生笔下所言:峰岭无言,能为师。

  从羊头峪下山,疾步半小时左右回到老城,最后去看简墨(陈剑霞)女士笔下关于济南的水(泉、河):“......去看看曲水亭街上的那道水,去看看护城河,去看看源自老城区、直接奔入大海,世人呼出的那个惊叹号小清河,也就眼花缭乱。河里随便一个位置都在冒泡,那就是泉;一条河就是一河的泉......即使从没看见过泉,只要在这座城市里流连过一个小时,也从它们那里悄然得到了泉的惠泽”。泉乃河之源,灵根之所在,走在护城河边、泉水之畔,清爽舒畅的感觉不言而喻,特别是通航之后,又把泉、湖、河三者连为了一体,也给了我更多浪漫的想象。

  在书香中畅游许久,除了前面这些自书显得粗鄙的文字之外,竟然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为本文作结。因为这本书中透出的“味道”,可以说早就涵盖了我的丹田、乃至口中的“余味”。为此,我到底是该大言不惭地说这叫“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应该汗颜自己的才疏学浅?仿佛一时难分伯仲,于理,自然是倾向后者,于情,对这等美景的挚爱又难以割舍。好在,自感还是红孩(原名陈宝红)先生《想留住让我留住的城市》一文中的一句话给这种局面解了围:“杜甫、曾巩、李清照、郭沫若、老舍、季羡林,以至康熙大帝,对历下古城留下的文字太多了。以至于让我们后来的文人都不好再写什么,好在我们不以文人自居,而是以普通老百姓,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观光者来看历下,其味道也就充满了人间烟火”。

  历下之博大,寥寥千余字尚难以尽数,辅以“图文”之“料”,也只能是从个人爱好的角度来尽力品读。且行且珍惜每一日,用实际行动去更深入地品鉴领悟精神家园的美好,把这本书读薄。我想,这其中真正的“味道”,也许就自然呈现。亦愿与同好者共勉之!

  图书介绍:《济南的味道》是济南首部以散文形式,全面真实地抒写济南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精神风貌、发展环境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文学作品。该散文集共36万字,由54篇文章组成,同时还邀请到了艺术名家专门为文章配图,每一篇文章都附作者的简介,做到美观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

  《济南的味道》中的作品描写了济南的泉、湖、河、城、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泉城。时值十艺节来临之际,该书以其“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多彩,能够留史存珍”为特色,让生活在泉城的人民更加了解历下,热爱历下,让远来的客人熟悉济南、品鉴济南,让更多的人关注泉城、认识泉城,游历泉城。(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佳伟
新闻关键词:济南千佛山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