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赓续传承——评《山东近现代音乐理论家传略》
作为音乐学界的后学,近日拜读万梅红教授的《山东近现代音乐理论家传略》,受益匪浅。因本书作者是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和专家,且搜集本书材料实属不易。尤其对于已作古的音乐理论家,由于过去档案材料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整理其生平资料、查找其生前的学术成果、评价其社会影响,就未免捉襟见肘;对于部分年事已高的音乐理论家,由于身体原因,对其面对面访谈,获得翔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也有不小的工作难度。诸多原因致使本书成书不易,耗时经年,可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传略》共收录音乐理论家22位,从传主个人教育历程、生平大事、从业经历、主要创作或重要理论成果等角度记述,透过文字使人感受到他们身上对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学、音乐创作和传承的执着。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永不停歇的钻研精神。本书收录的音乐理论家按出生年代大致分为1930年前、1930至1949年、1949至1966年、1966年至今四个层次。20世纪30年代前的学者占13.6%,这部分学者大多已故,学术成就基本形成定论;新中国前的学者占比22.7%,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术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后至1960年代的学者占比18.2%,这部分学者正处在学术成果丰富发展时期;1960年代至今学者占比45.5%,在《传略》中占多数,起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如果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还有一批优秀的音乐理论家因各种原因未能收录到《传略》,让人有遗珠之憾。
近代以来,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山东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理论家、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同时中国本土民间音乐依然保留最丰富原貌,因此研究和梳理山东地域内音乐理论家群体的生平、创作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提出的山东音乐理论家群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收录的音乐理论家除了包括具有山东籍贯、在山东工作生活为山东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音乐理论家,还包括具有山东籍贯、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已经离开山东去外地工作的音乐理论家;以及没有山东籍贯,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山东工作或者学习过,为山东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外省籍音乐理论家。他们所体现的共同特点是,在各领域内有代表性、有知名度、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有高品质作品和研究成果等。
《传略》以个人传记的史书形式,由一位位专家学者搭建起了山东近现代音乐理论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底蕴传承,通过记述人物活动反映音乐史的发展。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通篇读下来,《传略》蕴含了这一哲学原理。音乐学家郭乃安先生在他的《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一文中提出:“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创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也是人。音乐的意义、价值皆取决于人”;“在音乐本身与其外部诸条件的交互关系中有一个中心的接触点,那就是人”。指出音乐学的研究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是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我们在音乐学的研究当中,应该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人,只有对人进行研究,才能在作品与背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这些闻名世界、载入史册的山东音乐理论家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卷,在老一辈音乐理论家渐渐垂暮,新一辈中坚力量的表演与研究渐入佳境的时刻,对山东近现代音乐理论家进行编纂作传,并对其音乐作品进行梳理分析,对于还原和保留山东近现代音乐风貌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音乐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音乐理论的研究过程总也脱不出人的意识性。音乐理论家最高的境界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充分挖掘、展现人对音乐理论的理解。从这种意义上,本书也为后来学者进行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借鉴,填补了学界对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总之,《山东近现代音乐理论家传略》的出版对整个山东音乐研究也具有举重轻重的意义。 (段炼)